株洲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建市60多年来由7000多人的小镇发展到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株洲有46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6%。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进城务工、经商、旅游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城市日常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由10年前的5000余人增加到4万余人,占全市流动人口的10%左右。他们分别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四川、河北等地,民族成份主要是回、维、东乡、藏、羌等五个民族。
一、创新目的
随着少数民族人员到内地经商、学习、工作的越来越多,但也应看到,大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到来,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其矛盾主要体现在:与城管部门的管理矛盾,与本地习俗不同的矛盾,与市场经济竞争利益矛盾,与民事、治安、法律问题处置不当的矛盾等等,仅2011-2012年,我市共调处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社会和执法部门发生的矛盾纠纷百余起,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难点,是影响民族和谐、社会稳定,关乎地区安定的重要因素。
为加快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建设步伐,2013年株洲市民宗局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新,推行了“两进两建两提升”(进柜台、进门面,建民族特色店、建生产经营基地,提升经营服务档次、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引导“两进入”(进柜台、进门店)。过去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随地摆摊、烤羊肉串、卖葡萄干等为生,经营活动不规范,尤其是流动经营摊点容易与当地居民和城市管理人员产生矛盾和纠纷。为积极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共同发展成为“株洲人”,我市推行了进柜台和进门面。一是规范经营场所。对初来乍到、刚刚进城经商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柜台、固定摊点和统一流动车的形式规范经营场所,引导他们依法从事经营活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对来株时间长,想创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关部门根据他们的特长和优势,进行法律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三是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繁荣地带的柜台摊点的出租信息,让他们选择进柜台摊点经营,并帮助其办理相关证照,尽量做到优惠并减免一些费用,引导他们安心在株洲经商致富。
(二)鼓励“两建设”(建民族特色店、建生产经营基地)。鼓励和扶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主创业,打造民族特色店,建生产经营基地,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下、富得起。我市为争取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企业,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市委统战指导协调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为企业搞好服务,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沟通信息。财政、银行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共同推动企业做优做强。鼓励和引导定点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安排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扶贪济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做出贡献,形成“政府为企业服务,企业为政府分忧”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两提升”(提升经营服务档次、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一是提升经营服务档次方面。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积极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把经营项目优势化、档次化、品牌化,让一些小商贩变成个体户、一批个体户变成老板、一个个老板变成企业家。二是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方面。我们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为他们依法保障合法权益,提供服务管理平台,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还在火车站、民族饭店、清真寺及重点社区建立了服务窗口,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社会救助等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社区、伊协、少数民族联谊会、民族宗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组织的作用,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和关照,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联络联谊活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各民族友好交流架设桥梁。
三、工作成效
我市通过推行“两进两建两提升”新模式,今年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矛盾纠纷的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0%,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一)经营活动不断规范。通过引导进柜台、进门店,规范了我市那些沿街叫卖,没有固定摊点和经营地域的流动商贩。如原来在城区夜市摆地摊卖服装及工艺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转入市场柜台、摊点238个,从业人员约600多人,在市区范围内的清真餐饮店由10来家发展到了50余家。
(二)特色企业不断发展。目前部分少数民族人民通过建民族特色店和生产经营基地,为他们融入株洲加快了步伐,为他们在株洲安居乐业、提升生活质量有了保障,为他们在株洲长足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如来自湖北的回民王光云在上世纪90年代来到株洲,在人民路摆了个4平方米大小的“王胡子”烧烤摊,经过20多年的经营,王胡子食府成为了人民路美食一条街的龙头品牌,每年上缴税收20余万元;云南的瑶族同胞彭开发、石修云等在荷塘区桂花村长期承包百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渐渐地产生了效益,使他们真正成为了“株洲人”。近期株洲又新开了4家新疆特产店(农产品和工艺品)。
(三)品牌效应不断形成。目前,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已有200余户自主创业。比如来自东北朝鲜族的李成基一家人,14年前来株洲经营朝鲜风味小吃,在市、区两级民族工作部门的协调和社区的帮助下,从加工作坊发展成为食品加工基地(株洲市仙来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牛板筋、牛筋大王、酱腌菜等各类风味小吃,并为该社区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产品销售到省内外各大型超市中,成为真正株洲市的品牌企业,该企业去年上缴税收100余万元。(株洲市委统战部、株洲市民宗局)
执法人员正在耐心劝说这位新疆烧烤大叔
株洲市民宗局引导来株少数民族创业者规范经营
来株穆斯林参加学习培训
株洲市新疆特产店
来源:三湘统战网
作者:叶勋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