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统战网12月6讯(通讯员 蒋楚敏 康娟 佘金华)邵阳县统战部门着力把少数民族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亮点村。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改造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设施。“住新楼房,喝卫生水,走水泥路,创致富业”成为该县少数民族村的真实写照。
邵阳县内少数民族共有7360人,有青草、新立两个回族自然村。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该县统战部、民宗局为少数民族村引进资金、项目、技术等牵线搭桥。县委统战部发挥与社会各界联系广泛的优势,争取到县财政、扶贫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为民族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年来,共为两个民族村投入60多万元,硬化村级公路11.5公里,修建水渠3.8千米,维修加固水库山塘16口。想方设法筹措130万元对银仙桥民族学校的校舍、食堂进行加固整修。加强了民族村的卫生医疗设施,常见的小病可以就地治疗,使村民小病不出村,还能及时得到医疗报销,多年来两个民族村未发生过传染性疾病,群众坚持劳动锻炼和健身活动,情绪乐观,身体健康。村里还组组通了水泥路,户户通了自来水、电,90%以上的户住上了红砖“洋楼”。
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中还注重打造特色少数民族村,推进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优势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做深“田土文章”,整合资源,走一村一品的道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肉牛、百合、辣椒、大蒜、生姜等产业,打造绿色品牌,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合作社 农户”等形势,发展生态农产品加工企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如今,两个民族村种植百合300多亩,生姜220多亩,辣椒400多亩,大蒜200多亩,其中“三辣”(生姜、辣椒、大蒜)成为青草村的品牌农产品;新立村退耕还林560亩,绿化荒山300亩;青草村新造楠竹150亩,“产业兴村”初具规模,带动了民族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村民富裕,社会和谐。
来源:三湘统战网
作者:蒋楚敏 康娟 佘金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