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双峰、湘乡、湘潭、衡阳、衡山五县市交界处的巍巍九峰山,绵延数十公里,山中丰富的竹木资源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致富的金饭碗,但与此同时,崎岖的地形、地貌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改革开放30余年,石牛乡九峰山区域仍然是双峰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已过夏至,条划儿似的田块里的秧禾已经抽穗,地里的蔬菜因为雨水的充沛长势喜人。这段时间,金菊忙完田里、地里这些活儿,总是会在自己尚未完工的新屋里转上几圈,看看这,摸摸那,量量这,画画那,然后,煮上一桌好饭菜,热情款待那些帮工的老乡。不忙的时候,她会坐在这栋新房的门前,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静静地等着她的孩子们放学。这位不善言语的布依族妇女每天用这样的肢体语言表达对于这座新房的欢喜程度。偶尔,她也会用她不怎么熟练的当地方言,跟前来串门的邻居说:“以前只是做做梦,没想到还能从山里搬出来住上新房。”
“真的没想到呢,如果不是党和政府,不是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开展,他家哪里建得起这个房子的啊。”村支书王鹏展如是说。金菊的丈夫王平权一脸的笑意,“真是搭帮县乡村三级,如果不是民族团结工作的领导帮我协调宅基地,如果不是领导帮我解决燃眉之急,真的难得建成这个房子。”
42岁的金菊,原籍贵州省修文县。11年前,与丈夫在广东打工时相识。为了爱情,她跟随丈夫来到双峰石牛。在九峰山深处,建于50年代的破旧的土砖房是他们的幸福小屋,虽然家里一件电器也没有,虽然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农活,虽然还有高龄的公公、婆婆要赡养,虽然还有抚养教育两个聪明、活泼的女儿的重任,她无怨无悔。她的勤劳、善良、乐观,让大山深处的人们喜欢上这个村子里唯一远嫁而来的少数民族姑娘。村民们自发对她一家伸出了无私的援手,田地里的活有人帮,遇上刮风下雨有人帮忙护送上学的孩子。不管是谁,只要一来到高枧村问起金菊一家,人们都会热情的指引、不顾路途遥远地带路。由于上有老、下有小,金菊和丈夫无法再外出打工,收入减少,一家六口勉强能维持生计,没有多少余钱再添置一件像样的家什,家中一件电器也没有,更没有能力对岌岌可危的旧居进行改造。孩子们每天都要经过那一条枕木搭过的小溪去山下上学,更成为全家最大的担忧。
还记得初见金菊的场景,因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开展,双峰展开了对特困少数民族群众的调查摸底,高枧村将金菊一家的情况逐级上报,经组委会审核后,列入了重点帮扶审核对象。因为要对石牛乡十余户上报对象进行核查,前往金菊家时,天已将黑。不熟悉道路的我们在一处三叉路口停了下来,见有村民经过,便向他问起金菊一家,本以为很难打听到。谁知,村民一听便说认识,还热情地指引,说他两口子正在别人家帮工,能帮着去叫他。约摸四十分钟后,见路边一高一矮两个人打着手电筒到来。简单地交谈,让我们对金菊一家有了初步的了解,她的朴素、坚强,丈夫对生活的乐观、对家庭的责任,让我们觉得应该为这个家庭做点什么。初审通过后,县民族团结进步行组委会领导再次来到金菊一家位于九峰山深处的小家,在实地察看后,与村支两委研究起了帮扶的措施。
随后而来的日子,双峰县民族团结进步行组委会将她家的危房改造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内容。村上有集体务工事项优先照顾她家,对她患急性脑膜炎的大女儿及时展开救治,帮助她家发展种养殖业。在县乡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金菊一家积极主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筹集资金,准备翻建新房。
山区建房,谈何容易。建在山中,建房成本大,对这个积弱的家庭旧账未清又将添新账,而且今后的偿还也将是一个大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金菊一家的脱贫问题。搬到山下,交通将变得便利,致富的渠道增多,孩子上学可以不再担忧,可是哪里有宅基啊。山道弯弯,适合作为宅基地的土地,少之又少,而且如何平衡村民之间关系呢。在组委会领导县人大副主任赵准剑的关心、关注下,在石牛乡党委政府、高枧村村支两委的支持下,经过多次的协调,善良的村民面对金菊一家的现状,开了先例。金菊一家从山中的江家组搬到山脚的合心组成为现实。
2013年12月初,金菊家的房子开建。做工的村民们主动将每天的工价降到最低,自发地支持金菊一家;金菊夫妻俩齐上阵,节省着每一分资金。短短两个月,房子主体建筑就完工了,夫妻俩黑了一圈,瘦了七八斤。虽然还只是框架,屋内十分简陋,但是比起旧屋来,多了一份安全,多了一份舒心。孩子们上学路程近了,安全了,夫妻俩不再担心。
还记金菊家旧屋墙壁上,那条用毛笔书写的,跨过近半个世纪依旧清晰的标语:“听毛主席的话,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根本原理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感慨往昔,从帮助藏族群众普巴色珍一家三代五口圆梦,由低矮、潮湿的土砖房改建为两层楼房;到帮扶金菊一家,由大山深处迁建到山道路旁。双峰的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稳稳走过四个年头,工作中有艰辛、有困苦,可是当一件件大家开始都认为无法办到的事情,最终得已办成;当一个个受助家庭展现出喜悦的面容,坚实地朝着幸福的明天前行。我们感到欣喜,感到充实。圆梦,我们始终在路途……(通讯员 李冬云)
来源:三湘统战网
作者:李冬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