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昌林

编辑:redcloud 2021-05-26 10:01:54
时刻新闻
—分享—

23年坚守麻醉不解缘

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黄昌林

 

初见麻醉医师黄昌林,是在市一医院的手术室。一身绿色的手术服,带着蓝色的消毒帽,一边耳朵上挂着消毒口罩,趿着消毒凉拖鞋,黄昌林从手术室的走廊里远远走来。中等身材,微胖,圆脸,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带着亲和力,这是黄昌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1990年,黄昌林从衡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医疗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市一医院麻醉科从事临床麻醉、疼痛治疗与危重病人的急救工作。从此,23年的医疗生涯与麻醉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喉罩技术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等有关麻醉的论文分别发表在《实用医学杂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中国医师杂志》等专业杂志上。去年,其与人合作的医学科技成果——“应用右美托咪定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获得了2012年常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手 术 幕 后 功 臣

2005年的某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台特殊的手术即将开始。

这是一台微创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手术。手术前,黄昌林已经对病患的基本病情有所了解,相应的麻醉方案也已制定。病患被推进了手术室。黄昌林将事先调配好的10余种麻醉药品分次有序地注入患者体内。很快,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手术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黄昌林的工作却并没有结束。这种微创手术风险巨大,必须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尤其是血压不能有大的波动。因此,黄昌林接下来的工作并不轻松,他必须不时地通过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待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直至手术完成,患者平安地苏醒或返回病房。数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黄昌林松了一口气。这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第一台脑动脉瘤栓塞手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主刀医生自然功居首位,黄昌林同样功不可没,手术的成功是合作的结果。麻醉与外科手术是一对“双生子”,没有麻醉,外科手术无法达到完美的地步。

“麻醉简单分为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麻醉方式与麻醉用药要分别依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手术方式、部位等各方面确定。麻醉药并不是单纯的某种药,而是三大类药品的合理搭配”。为了使介绍更直观,黄昌林走进无人的手术间,从里面提出一个透明的塑料箱子,里面装满了16种麻醉药品。“临床使用的麻醉药品就是由这些麻醉药配成的。这些麻醉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为镇静催眠药品,比如月力西;一类为镇痛药品,比如曲马多、芬太尼;还有一类为肌肉松驰药品,如卡肌宁”。

作为麻醉医师,黄昌林的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打一针,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要随时待命,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生命体征状况,调控麻醉深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随时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状态,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多年临床麻醉经历,黄昌林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手术突发状况,与同事一起齐心协力从死亡线上救回了无数患者。7月下旬的某日,一位50多岁的肺癌并心包积液患者被推进了手术室,他要做的是紧急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手术。刚进手术室还没来得及准备,患者已全身发绀,查呼吸心跳骤停,情况十分危急。一场紧急抢救开始了。黄昌林与同行麻醉医师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紧接着和心内科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抢救,持续了30多分钟,静脉推注了10多支肾上腺素,终于使患者恢复了心跳。“在死神那里走了一圈,又被我们拉回来了”。这样的惊险时刻,黄昌林比手术医生遇到得更多。

在黄昌林看来,自己每天穿绿色手术服的时间比穿白大褂的时间还要长。手术室就像一条流水线,每天一位又一位患者被推进来,又被推出去。“我的工作在幕后,很少有患者认识我,而我也只能通过术前与患者进行短暂的接触,或仅为手术中的几个小时,多数全麻患者手术时已进入无意识状态,结束时也未必会完全醒来”。

23年临床麻醉生涯,最让黄昌林自豪的是,从医以来没有出现过一起医疗事故与纠纷。  

援 非 医 疗 志 士

黄昌林总说自己经历平淡,而他的经历中也有不平淡的一笔,那就是参加援非医疗队。

2002年,怀着对神秘非洲的好奇,黄昌林递上了自己的援非申请表。经过省卫生厅的层层选拔与考核,他成为第九批援非医疗队成员。同年,由卫生部分派,黄昌林被派往津巴布韦。

在津巴布韦,黄昌林的工作地点是在布拉瓦约市的中心医院。布拉瓦约的地势较高,全年平均温度28摄氏度,虽然气候很适宜,但黄昌林的工作不轻松。“那里靠南非很近,本地医生大都到南非去了,医疗人才严重不足。来看病的患者成百上千,每天都得超负荷工作”。黄昌林在布拉瓦约的工作重点依旧是从事麻醉。而除了治病救人外,黄昌林与队友们还得担负起对当地年轻麻醉医生的医疗培训。

与超负荷工作相比,艾滋病泛滥是最让人担心的一个问题。津巴布韦是世界上艾滋病发病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与援非的其他队员一样,黄昌林在工作时也曾遇到过艾滋病的威胁。一次,在为一位准备手术的当地妇女做静脉穿刺时,黄昌林的手指不慎被针头刺破。满怀忐忑,做完手头的工作后,黄昌林领取了一些防艾治艾药品,连续吃了一个多星期。一个多月后将抽血化验,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我从事医疗工作10多年,见证过无数生死存亡的时刻,但那时候内心却满是煎熬与忐忑,无比地思念家乡与亲人,对于他们我亏欠得太多了。”黄昌林陷入回忆中。化验结果出来了,望着化验单上显示的阴性结果,黄昌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两年多的援非历程,刻骨铭心,既有艰辛也有乐趣,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磨练。黄昌林接触到了更多的病患,也有了更深刻的人生体会。“援非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也更能体谅患者对生命与健康的渴望。”援非结束后,省卫生厅颁发给黄昌林一本红色的荣誉证书,这是对黄昌林为中非交流做出贡献的肯定。

 “手术医生是治病的,麻醉医生是保命的。”实施麻醉是黄昌林的工作,而守在手术台前,确保手术患者的平安,则是黄昌林的职责。黄昌林说他每天的工作都很平凡,殊不知,23年的平凡坚守就是最大的不平凡。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统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