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抗战老兵彭孟良。
三湘统战网5月8日讯 他,曾亲眼看见敌机轰炸长沙,毅然决然选择从军之路;他,曾是黄埔军校响当当的“王牌工兵”,驰骋沙场;他,曾经是工兵团里埋地雷能手,多次死里逃生;他,也曾经付出在教育一线,桃李天下;他就是把自己大半辈子都奉献给祖国的抗战老兵彭孟良老人。
彭孟良老人今年已96岁高龄,但依旧保持早晚散步一小时的习惯,老人老当益壮,耳聪目明。“现在的好身体都是当兵时打下的好基础,没有当时的经历,也不会有现在的好身体。”每天,老人都会沿着湘江风光带散步,不需要人陪同,他说,边散步边看着县城这些年发展,觉得一天一个变化,看着祖国繁荣富强,感觉到十分欣慰。老人边散步边与记者聊起当年的烽火岁月。
1919年,彭孟良生于湘潭县。1937年,他在长沙新开铺读书。随着上海、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大批难民、伤兵涌入长沙。长沙开始受到日寇蹂躏,19岁的彭孟良亲见敌机两次轰炸。
1938年某个星期天,日军一颗炸弹投中小吴门外一饭铺,当时一对新人准备摆酒,典礼还未开始,饭铺轰然而毁。又一个星期天,彭孟良到一个家住岳麓山的同学家玩,突响警报。他亲眼看到9架日本飞机在长沙城上空盘旋了两圈后,向湖南大学丢炸弹。惊魂未定的他飞快地跑下山,看到一个姑娘被刚才的机关枪射中,就倒在湖大马路边,场面惨不忍睹。也就在这年底,长沙大火。繁华的长沙城一夜之间变得满目疮痍。
国破山河碎,彭孟良无心学习,他决定投笔从戎。彭孟良碰到黄埔军校在湘潭设点招生,他一举考上。
彭孟良入伍后被编入黄埔军校十七期29总队工兵第一大队二连一排第一班。整整两年,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毕业后,彭孟良分配到独立工兵第四团担任代理排长。工兵团不需要战斗在一线,具体任务就是修防线,修防线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工事有永久工事和简易工事之分。陕西的黄河沿岸,是彭孟良构筑工事的地区,流过汗水的地方。有时候工兵们寒冬腊月也要跳进水中维护舟桥;有时候烈日暴晒也要顶头赶工。彭孟良说,在没有现代挖掘装备的前提下,这些都是他们工兵用血和汗水换来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尽量减少一线战士的伤亡。而每一次大的战役,他们都要为作战部队构筑3道防线。工事一修好,他们又开赴下一个地方。
多年的工兵团生涯也不乏多次处于生死一线之间的时候,埋雷演习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工作。
“地雷有很多种,有挂在头顶的悬雷、有一踩就炸的触雷、有定时的定时雷,还有真雷、假雷。”彭老回忆说。有一次,军里命令工兵团做一次大规模的示范演习,他负责组织,当所有的雷都埋好了,彭老做最后一次检查,发现有个本不能接线的定时雷两头被接上了。身为负责人,他赶紧让下面的士兵全部走开,然后小心翼翼地扯线头,线头没扯开。“那时候电铃响了,雷管炸了,我吓得坐在地上,才发现是个假地雷!不然,现在也许我都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对于那惊魂时刻,彭老始终觉得侥幸。但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拥有异于常人的魄力。
边聊,记者走进了老人的家中,老人翻出了几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有缅怀烈士的诗词,有严于律己的警言警句,还有赞美祖国繁荣昌盛的歌词诗赋……当念到缅怀烈士的诗词时,老人不禁潸然泪下。“我每年都要去湘潭市的烈士库,去看望那些为国牺牲的同胞们,虽然我们不认识,但我们都怀着同样的一颗爱国之心,跟他们相比,我又是幸运的,能有幸看到祖国强大的一天。”
“同校的老兵只剩4人,见一面就少一面。”彭老告诉记者,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他也想借此机会多与抗战同志多聚一聚,同时他也希望,在今年的这个特殊时刻,有关部门能积极筹备一次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让后辈们都来看一看,勿忘历史!
来源:三湘统战网
作者:湘潭县委统战部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