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统战网5月28日讯(通讯员 欧阳峰)炎陵地处株洲地区南端,湘粤赣交汇处,是一方神奇、红色的圣土,这里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的神州第一陵——炎帝陵,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踏遍了炎陵的山山水水。同时,炎陵也是一方多姿的沃土,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汉族和畲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人民以勤劳与智慧、纯朴与力量,共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炎陵民族民俗文化。
据《蓝氏族谱》记载,炎陵县的畲族同胞是清朝康熙四十八年间(1709 - 1710),从福建上杭紫竹垅出发,经江西吉州迁进湖南省衡阳府酃邑(今炎陵县)。经过近300年的沧桑风雨,畲族同胞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的,不少传统文化习俗得发扬光大,其中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畲族“三人龙”更是蜚声海内外。
“三人龙”又叫“三节龙”,顾名思义,舞龙的人只有三个。主要有白天表演的“三人布龙”和夜间表演的“三人火星龙”等。使用乐器以唢呐、鼓、锣、钹为主,常用乐器为八板头,动作主要有腾、跳、挪、闪等。它套路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动作上讲究扭绕、穿梭、转翻、钻窜,闪转腾挪,玲珑敏捷。舞者为三人,舞动起来灵活方便,动作流畅,易于表现高难度动作。最为叫绝的是高台表演,在四张叠起来高达数米的八仙桌上,表演者如履平地,挥洒自如,飞龙劲舞,虎虎生风,把豪情挥洒得淋漓尽致,舞动得气冲云霄。三人龙模仿龙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畲族人的勇敢、健康和团结。 “三人火星龙”是指在是晚上,畲族同胞们用稻草扎成龙形,外裹红布或黄布,拴上铁丝网兜,内装炭球和辅助材料,夜间点燃后随风起舞,舞动之处焰火飞腾,繁星点点,煞是壮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畲族“三人火星龙”。
“三人龙”龙身小巧灵活,表演不受场地限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如今,“三人龙”已不仅仅在畲族同胞聚居的地方表演,每逢元宵、端午、中秋、炎帝陵祭典等传统节日或大型庆典、婚嫁丧葬,都有“三人龙”增添气氛,配以炎陵古乐《高山流水》,场面十分热闹。1995年11月,畲族“三人龙”节目在昆明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表演项目金牌奖。十二名畲族运动员(均来自炎陵县十都镇洋歧畲族村,这里是湖南省畲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之一。2000年10月,被批准为少数民族村)及教练员荣获十三枚金牌。2002年国家文化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将“三人龙”定为全国人民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推广项目,并在2006年被列入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畲族“三人龙”已深深植根于炎陵这片红色、神奇、多姿的土地上,善良、好客的畲族同胞,正用独具民族特色的畲族“三人龙”纵情地赞美新生活。畲族“三人龙”已从民间走向文艺大舞台,成为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枝绚丽的奇葩。
来源:炎陵县委统战部
作者:欧阳峰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