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进常德城——抗战老兵李忠保的常德回忆

来源:三湘统战网 编辑:redcloud 2021-05-26 10:01:54
时刻新闻
—分享—

三湘统战网7月23日讯  [通讯员 谭明 刘清] “亲爱的战友,兄弟们,我回来了。”6月4日下午,常德城大雨如注。走下大巴的李忠保老人突然号啕大哭,随行的女儿、儿媳以及忙碌的志愿者没反应过来,集体愣神了。

李忠保是南京人,1919年出生,今年96岁。这是他第三次来常德,前两次是在常德会战前后,那时他是原国军74军57师中尉参谋。

一进常德:1943年中秋节,进驻常德城周边。

李忠保是在1938年进入黄埔军校16期步科学习的。1940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37军140师,在师部搜索连担任少尉排长,随部队在九战区抗击日军,曾参加过第二次长沙会战。“当时,我们的军长叫陈沛,师长叫李棠。师长是安徽桐城人。”尽管过去了70多年,说起当年的长官,李忠保仍一字不差。

1943年,在九战区干部训练班接受为期3个月的训练后,李忠保受当时57师代参谋长皮宣猷的引荐,被调往74军57师这支赫赫有名的虎贲部队。“我在陬市找到部队,随后随师部前往河洑。”李忠保说,到常德那天,正值中秋节。

常德会战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钟云鹏称,李忠保报到的时间正值常德会战的前夕,57师正是在当年的5月刚刚来常德驻防。

在57师,李忠保被安排在师部参谋处担任中尉参谋,主要负责谍报组工作。“我们的任务就是搜索敌情,偶尔会乔装打扮外出侦察。”李忠保的这个特殊身份,为日后在战事紧急时出城埋下了伏笔,当然这是后话。

随着战事的推进,57师师部从河洑迁入了常德城内。“师部就设在中央银行。”

72年后,李忠保再次乘车来到武陵阁附近,他想透过车窗寻觅中央银行的踪迹,但未如愿,这里早已被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替代。老人回忆,当年师部迁入常德城时,战火还未烧到城内,城内建筑比较完好。

二进常德:1943年12月,随反攻部队光复常德城。

1943年11月中旬,日军步步逼近,常德城岌岌可危。此时,驻守德山、由100军调配给57师指挥的188团,与师部失去联系。德山乃常德守城作战的要冲,关系到57师及常德城的存亡。于是,师部令李忠保前往德山,送达余程万师长的命令。“等我赶到德山时,并没有见到188团团长,部队营房零零散散地驻扎着。”在几位士兵的指引下,李忠保找到一个自称是副团长的人。可这个人告诉他,团长已经下连队了。

“我便告知这位副团长,师部命令,战事紧急,你部迅速占领德山阵地。”传达完命令,李忠保并未离开,因为他的任务是要把命令亲手交给188团团长。可是,直到这个团从德山撤走,他仍未见到团长。

“188团的团长叫邓先锋,守城战前夕,在没有接到57师撤退命令的情况下,仅守了一天便撤离了阵地,德山阵地失守。”钟云鹏介绍说。

由于没能阻止188团的撤离,李忠保只得离开德山回常德城。路上,他遇到了刚从城内撤出的常德县县长戴九峰的警察大队。“我没有见到戴九峰本人,那些警察告诉我,常德城被日军围困,我已经回不去了,让我跟他们走。”不过,李忠保拒绝了他们的好意,继续往回城的方向赶。后来,他遇到了常德警备司令部的中尉副官张威,张威也告诉他常德城被围困的消息。见果真无法进城,李忠保只好跟着张威在常德城周边活动。“他是本地人,对常德城周边情况很熟悉,我跟着他在一个山脚下找到间房子住了下来。”李忠保回忆,那时常德城内战斗很激烈,枪炮声听得十分清晰。

四五天过去后,李忠保跟着张威遇到了前来反攻的新10军,两人跟着部队回到了常德城。“那哪还是城啊,全城没有一栋完整的建筑,遍地都是尸首,我军的、日军的,有被枪打的、炮弹手榴弹炸的,支离破碎,几乎没有一具完整的尸体。”回到常德后,李忠保被师部安排寻找阵亡战友的遗骨,并负责掩埋。“整整花了好几天时间,耳边不时响起从外地赶来的将士遗属们的哀嚎。”他说。

战后,李忠保被任命为57师169团上尉副营长。“169团的团长原本是柴意新将军,在守城作战中,柴将军为掩护余师长牺牲了。接任的团长叫李毅民。虽然是个团,但几乎没有士兵,大部分都阵亡了。当时我只见到了团长以及一个叫周北辰的中尉副官。”李忠保说,这个周北辰是黄埔军校17期步科毕业,在芷江会战时立过功,“还是美国人授的奖。”

三进常德:2015年6月4日,重访昔日战场。

常德会战结束后没多久,李忠保被派往广西桂林受训,此后再也没有到过常德。72年过去,抗战已胜利70周年。《现代快报》、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发起了“抗战老兵重返昔日战场”活动,李忠保等5位曾在湖南战场对日作战的南京老兵在结束完长沙的行程后,于6月4日这天再次来到常德。

这天,常德的雨特别大,透过车窗望着窗外,李忠保不停地说,“变了变了,大变样了,真漂亮。”下午3点,雨稍微小了点,李忠保执意要去曾经的师部、武陵阁附近的市农业银行对面看看。他想去献束花。

可是雨实在太大,车只好停在了武陵阁。笔架城下,正值汛期的江水黄里透红。老人望着沅江告诉我们,当年,收复常德城后,战斗都结束了一个多月,在沅江边上,还看到了五六具被烧焦的尸体,“那场战争,打得惨啊。”

下午4点半,老人来到了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来自南京的李忠保、张修齐、刘汉、朱亚泉、卢华5位抗战老兵,以及闻讯赶来的周广田、唐典谟两位常德籍抗战老兵,7人静默在纪念塔前。越来越大的雨声,掩不住李忠保的呼唤:“7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战斗,8000多名守城将士,最后只剩下了80多人。战友们,兄弟们,我回来了。”

他执意推开了女儿的雨伞,独自站在雨中为一个个花篮整理挽联,嘴中喃喃自语:“沅江还是沅江,兄弟们却都不在了……”

那一刻,常德泪雨倾城……

来源:三湘统战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统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