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同心曲|听!大水坪村拔节生长的脉动新声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任晔 陈霸 谭文平 编辑:苏好 2023-04-10 17:43:53
时刻新闻
—分享—

QQ图片20230410200022.jpg

编者按:统一战线具有丰厚的人才、智力、资金、项目等资源优势,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大有可为。近年来,湖南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突出工作重点,有效凝聚力量,汇集智慧,激发统战活力,以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绘就最大最美“同心圆”。

省委统战部联合红网,深入多个县市、乡村一线,蹲点采访拍摄,记录乡村振兴中的“统战之力”,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乡村振兴同心曲”“同心印记”等融媒体系列报道,让大众跟着记者的镜头,感受湖南乡村振兴中的统战担当与作为。

大水坪村旧貌换新颜,乡村振兴谱新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兵 任晔 陈霸 新化报道

春风细雨润无声,时下,青山绿水旁,美丽的大水坪村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新化县勤农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棚内,一株株水稻秧苗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等苗高9厘米左右时,将在全村开花结果。”

湖南闯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村民们在岗位上有序忙碌,自动化机器高速运转,流水线上产品快速传输,一片火热的场景。“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村部,湖南省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正在开碰头会。他们初心始终未改,每天忙着让村民们都过上幸福生活。“想方设法增强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这些都是娄底市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的真实写照。

2021年5月,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湖南省委统战部下派工作队驻大水坪村开展帮扶工作。

驻村以来,工作队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充分发挥“统战+资源、智力、企业、公益”优势,凝心聚力,增动力、添举措,在乡村振兴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村美人心齐,老百姓日子越过越敞亮,该村乡村振兴的步履愈发有力: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的6.96万元增加到如今的51.56万元。

俯瞰大水坪村,田园美如画。

找对策

漫步在大水坪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容整洁、村貌优美,住房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行道树喷绿吐翠,房前屋后瓜果累累,真是一幅乡村美景。

望着眼前的美景,省委统战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胡非脸上写满了自豪与幸福。

大水坪村位于新化县枫林街道办事处南部,全村村域面积3.94平方公里,852户2747人,处在相邻两个村之间,发展受限,2017年村里才通了第一条水泥路,是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帮扶村。

如何破局?驻村工作队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问计于民。

“希望改变什么?”“村里要如何发展?”带着问题,他们挨家挨户地串门找思路,与村民拉家常,倾听村民的心里话,全面详细掌握大水坪村基本情况、村民家庭及动态情况、村党组织情况。

开会、走村、入户……几乎成了胡非驻村以来的常态。找准发展思路后,胡非带领的工作队迅速明确了“党建引领+产业主导+村级主体+群众参与+帮扶助力”的发展方向,描绘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和交通发展布局图,并组织实施,用“绣花功夫”推进乡村振兴。

为此,工作队联合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村支两委专门成立“大水坪村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组”,把村干部、党员、组干和乡贤纳入其中,明确职责分工,形成振兴合力。

“要想富,先修路。”在湖南省委统战部的帮助下,大水坪村打牢了村级基础,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水泥路”,畅通了百姓们的“幸福路”。

改变不只发生在出行方面。驻村工作队将乡村振兴政策一层一层吃透,积极协调省直相关部门,投入800多万元补齐了部分水利、交通和农业基础设施的“短板”,硬生生凑够了“基础钱”。

“现在路通了,做什么都方便。外出务工人员也开始回乡创业,村里面人气旺了,凝聚力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也越来越强了。”大水坪村党支部书记蔡殿中说起大水坪村的变化,满脸尽是笑意。

谋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归根结底要提高群众收入,重点要在产业上下功夫。

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工作队因地制宜,在发展上确定了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中心的新坐标,以建设“产业长廊”和“工业反哺农业”为目标,确定产业振兴“三步走”:对现有产业提质,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庭院经济和林下经济为补充、丰富产业模块。

注重发挥统战力量,在保护现有传统农业上做文章。协调湖南农大专家,对村水稻、果蔬种植和生猪养殖进行现场指导,协调资金100多万元改造现有2000余亩果园,新建大棚958平方米,实施“避雨栽培”项目,改良葡萄、柑桔品种,使产能和品质有了较大提升。积极争取稻田养鱼、水果种植项目资金95万元,让村民104户324人入股分红。

在巩固现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工业带动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4家企业,在村新建年加工10000吨农产品加工项目及20000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引入“一亩田稻菇循环生态种植”项目,引导建立有机肥加工车间,打造农业产业发展链,提供就业岗位350余个,实现了“家门口”务工,带动了村民增收。

项目上马,村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们从加工、生产到销售,建立了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湖南省闯天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川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糍粑厂、粽子厂已经全线投产,并在线上平台销售很好。整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全部投产后,预期年销售额可达1.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600个,推动规模种植1万亩,每年反哺村集体经济达60万元。

在加快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工作队还善用“统战思维”,积极协商,一体筹划,与水车镇溪锡村建立“蔬菜种植与供应”基地,与孟公镇簪溪村建立“黄精育苗与种植基地”,与游家镇振兴村建立“茶油种植与供应”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提供原材料。通过联合发展,抱团振兴,推动产业发展。

蔡永华在村里的湖南菜蔬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车间班长,家门口就业,幸福感满满。

有了致富“法宝”,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就业,兴起了回乡热潮。而蔡永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工作队驻村前,蔡永华一直在外务工,眼看着大水坪村发展得越来越好,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于是她也兴起了回乡就业的想法,在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蔡永华在湖南菜蔬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车间班长。

“不再外出到零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个月能领5000块钱工资,还能照顾老小。”蔡永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夜幕降临,老百姓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满面笑容地跳着广场舞。

享幸福

幸福是什么模样?在大水坪村村民蔡姣姣的眼中,幸福是闲暇时分,在干净的水泥路上散散步,在文化广场舞一曲。

今年42岁的蔡姣姣是军乐队的队长,白天在村里做事,晚上便会和姐妹们一起来文化广场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十分惬意。“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蔡姣姣的话语道出了大水坪村老百姓们的心声。自从工作队入驻以来,大水坪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硬件上,协调路灯280盏,解决了村庄亮化;建立“素兰书屋”,为每名学生发放学习生活用品;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省华侨基金会等共捐助180多万元用于村文化广场……以基础设施建设大提升,“空心房”治理成效明显,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如今,“空心房”拆除后,建成各具特色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既便于耕种,又促进美观,更发展庭院经济,极大提升了群众对拆除“空心房”,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认识。

在软件上,构建“党建+宣传”“共商+试点”“积分+激励”“处置+利用”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采取村委引导、小组落实、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周五义务大清扫志愿者积分制,以“秀美屋场”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先后完成5个“秀美屋场”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示范引领。

现如今,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志愿服务队,成为村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根植于人们心中。

不仅如此,为推进乡村文明走深走实,工作队还建立权力清单、风险清单、防控清单、责任清单、工作流程于一体的“四单一流程”制度,村内事务严格按照新化县27项小微权力清单流程图办事,极大提升了全村凝聚力。去年11月该村被推选为省级清廉乡村样本培树点。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胡非说,下阶段,以中小学生劳动技能教育实践基地为支点,推动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一二三循环产业链,建立完善的“造血”系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同时要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让农民自主参与到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任晔 陈霸 谭文平

编辑:苏好

本文链接:https://tz.rednet.cn/content/646748/54/125478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统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