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盟湖南省委会:兴文促治,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李璐 2024-01-14 14:02:59
时刻新闻
—分享—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该如何更好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治理?

聚焦这一问题,受中共湖南省委委托,民盟湖南省委会开展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全面振兴乡村文化,夯实乡村治理基石。”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何寄华介绍,乡村文化建设一直是湖南民盟关注的重点。与以往相比,本次调研重点突出价值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寻求以乡村文化振兴为突破口,实现乡村善治的长效之策。

“选准样本,解剖麻雀。”调研组介绍,选取省内外有代表性的乡村为样本,深入实地调研。如浏阳市河背村通过挖掘与弘扬孝文化,引导形成尊老爱幼、爱护家乡的浓厚氛围。新化县油溪桥村实行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探索出的乡村治理新路径。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这一昔日的“荒茅田”,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如今“花繁叶茂”。

与此同时,调研组还聚焦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逻辑关系,重点查找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土文化保护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细致剖析,寻求对策。

其间,调研组深入湖南、辽宁、贵州3省,长沙、衡阳、娄底、沈阳、丹东、遵义等地的13个县(市、区),走访调研30个代表性乡村,召开10多场次调研座谈会。

“当前,湖南在乡村‘兴文促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通过广泛考察、比较调研,调研组发现,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乡村治理,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全省乡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中心)实现全覆盖,持续打造乡村“十五分钟文化圈”,擦亮“欢乐潇湘”等群众文化品牌。“村晚”“村BA”等乡村自发性文化活动日益增多。

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加持下,湖南乡村精神风貌大为改善。各地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大湖之南”农耕文化名片,文旅融合发展增强了乡村的向心力。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乡风文明建设,也促进了乡村认同感的提升,确保了乡村社会的和谐有序。

但问题同样存在。“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调研组直言不讳,“我省乡风文明建设存在区域不够平衡问题,乡村社会精神秩序塑造仍有较大空间,文化支撑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础不够坚实,文化引领农民共建共治的机制有待健全。”

“厚植‘大文化’促进‘大治理’,兴文促治,用优秀文化来提振乡村精气神,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对此,调研组给出对策建议: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融合,实现“以文凝心”“以文赋能”“以文提效”。

“‘以文凝心’,就是要通过实施乡村文化强基行动,培育乡村治理主体。”调研组建议,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优化“党建+”治理方式,提升治理“厚度”;实施新乡贤文化建设行动,支持探索“村‘两委’+乡贤理事会”治理议事机制,提升治理“广度”;持续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提升治理“温度”。

围绕实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行动,丰富乡村治理载体,调研组认为,可采取“以文赋能”的方式,创新乡土文化保护,厚植乡村治理的内源力。实施乡村文艺精品创优行动,强化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开发,重点推介湖湘“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文旅融合质量,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乡村旅游新场景,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

针对更好构建乡村共治格局,调研组建议,通过实施乡村文化治理机制优化行动,来“以文提效”。具体而言,就要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进治理精细化。如赋予乡镇、行政村在选择公共文化服务上更大自主权。同时,大力探索农村公共服务社会办的新途径,优化农民主体参与机制,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实施乡村治理数字赋能工程。

“更好建设平安乡村。”调研组建议,优化法治文化普及机制,推进乡村治理规范化。如推动运用“互联网+法律服务”工作模式精准普法、常态化普法等。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李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统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