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跨越海峡的青春对话:在山水与文脉间书写同心旅章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郑和泽 编辑:李璐 2025-07-15 19:28:0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兵 通讯员 郑和泽 长沙报道

7月的湘江,奔涌着青春的热情,也流淌着千年文脉的回响。

7日-14日,由全国台联、湖南省台联共同主办的“恰同学少年”第二十二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湖南分营暨海峡两岸青年湖湘文化研学营成功举办。

1.jpg

“好喜欢这里,我都舍不得回家了。”14日,参加全国台联、湖南省台联主办的“恰同学少年”第二十二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湖南分营暨海峡两岸青年湖湘文化研学营的台胞青年,带着满满收获踏上归途。

五十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青年学子,带着好奇与憧憬,跨越一湾浅浅的海峡,齐聚湖南,与大陆定居台胞青年、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及大学生志愿者,踏上了一段为期8天、浸润着深厚湖湘文脉的研学之旅。

八天同行,两岸青年心与心的距离在行走中不断拉近,情谊在交流中愈发深厚。

行程甫始,两岸青年从珠海集结,飞驰的高铁窗外,风景流转,将期待值拉满。

首站长沙,便颠覆了台胞青年们“山水湖南”的印象。

IMG_2390.JPG

马栏山视频文化产业园,台青们“打卡”前沿阵地,感受文化科技融合魅力。

三一重工车间,巨大的机械臂精准舞动,无人化的生产线流畅运转,金属的铿锵与智能的静谧交织;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光影变幻间,千年湖湘故事被赋予了数字生命。

台青们感受着“湖南制造”蕴含的澎湃科技力量与硬核温度,也惊叹于新媒体技术如何让古老的铜官窑瓷器“开口说话”。

“说实话,有点震撼。”台青陈同学难掩兴奋,“原本以为湖南是‘文化大省’,没想到科技和文创也这么‘潮’”。

“亲眼所见,才真正感受到大陆发展的‘加速度’。两岸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合作空间,比我想象的还要广阔得多。”陈同学如是说。

告别都市的科技律动,台青们一头扎进张家界的自然奇观,期待已久的视觉与心灵盛宴拉开帷幕。

IMG_2388.JPG

在张家界玻璃栈道,台青体验悬崖上的云端漫步。

“白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带来的心灵震撼;夜晚,是原生态文化扑面而来的热情洗礼!”没来之前,台青林同学最期待的就是去张家界。

“现场远比视频更加让人着迷。”回想起来,林同学眼中依然闪烁光彩。“这简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情’的文化大观园!自然与人文在这里交融得如此完美,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感知变得无比鲜活立体。”

IMG_2394.JPG

台青们参观飞虎队纪念馆。

芷江回望,烽火淬炼着“共同回忆”,历史的回响深沉而庄严,成为此行中涤荡心灵的重要一课。

芷江受降纪念馆,一段段军民携手抗敌的动人故事,通过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让两岸青年共同触摸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些展品,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湖南的记忆,更是镌刻在我们两岸同胞骨血里的共同历史篇章!”台青黄同学神情专注,“站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铭记这段烽火岁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懂得和平的珍贵。这份源自共同历史的家国情怀,是连接两岸青年心灵最坚韧、最温暖的精神纽带。”

IMG_2389.JPG

台青在永州文庙启圣祠进行手工衍纸制作。

永州之行,文脉寻根,两岸青年泛舟萍洲书院,在古雅建筑间聆听千年文脉回响。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双牌阳明山的“和”主题展览,以文化交融诠释两岸同根同源。

“从祭柳到祭舜,从书院的书香到帝陵的钟鼓,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根脉上!”台青黄同学深有感触,“这些沉浸式的体验,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直抵心灵的震撼。让我真切地、深刻地理解了‘两岸同文同种’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和无可辩驳的真实。”

从湖湘文化的好奇惊叹到对两岸同源的深刻认可,两岸青年的友谊之花悄然盛放。离别之际,交换联系方式时的依依不舍,合影留念时的灿烂笑容,都是此行最美的注脚。

正如湖南省台联会长管勇所言:“湘台青年的深度交流,不仅是‘看风景’,更是‘结情谊’‘筑同心’。”

这份源自湖湘大地、跨越海峡的青春力量,必将持续为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浩荡长河注入澎湃不息的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郑和泽

编辑:李璐

本文链接:https://tz.rednet.cn/nograb/646941/59/151285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统战频道首页